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在我国漫长的医学实践中,无数医家在与疫病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代医家孙思邈被尊为“药王”,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系统记载了多种防治疫病的方法,其中许多理念与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今天,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文献信息研究所杨潇雅为您讲述《千金方》里的中医防疫智慧。
《千金方》提出:“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备之。”孙思邈认为,疫病多因“疫气”传播,而人体正气虚弱时易受外邪侵袭。因此,中医防疫强调“避其毒气”与“养正避邪”双管齐下,既注重环境消毒,也重视提升个体免疫力。
1.太乙流金散——古代“空气消毒剂”
组成:雄黄、雌黄、矾石、鬼箭羽、羊角。
用法:研末后焚烧熏蒸室内,或制成香囊佩戴。
原理:雄黄、雌黄燥湿,杀虫,解毒,含硫化砷,可抑制微生物;矾石解毒杀虫,燥湿止痒;鬼箭羽行血通经、散瘀止痛;羊角镇静,退热之功效。孙思邈特别指出“熏烧此药可避温气”,类似于现代空气消毒法。
2.雄黄散——皮肤黏膜防护方
组成:雄黄、朱砂、菖蒲、鬼臼。
用法:研末后涂抹鼻前庭或耳廓。
原理:鼻黏膜是病毒入侵的重要通道,《千金方》记载此法“避瘟病不相染”,现代研究发现雄黄对部分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3.术豉酒——预防温病传染方
组成:白术、豆豉、酒
用法:以上药材捣渍酒后服。
原理:中医认为温病多由“温热邪气”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导致发热、传染。白术补益脾胃,增强正气;豆豉透散外邪,温病早期邪在卫分(表证阶段),透邪外出可防止病情深入;酒助药力,形成“攻补兼施”的效果。
4.辟温浴——洗浴预防方
组成:竹叶、桃白皮、柳白皮
用法:以水一石二斗煮之一沸,去滓,浴身,百秽消除。
原理: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柳白皮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驱散初感于肌肤的热毒;桃白皮清热敛疮,杀虫,可清除体表热毒,减少邪气内传。此方外洗可清洁皮肤,祛湿敛疮,减少邪气侵入。
1.饮食补虚法——耆婆汤
组成:酥、生姜、薤白、酒、白蜜、油、椒、胡麻仁、橙叶、豉、糖
用法:上方捣碎后,先用酒渍豉一宿,去滓,纳糖蜜油酥于铜器中,煮令沸;次纳薤姜,煮令熟;次下椒橙叶胡麻,煮沸,下二升豉汁。又煮一沸,出纳瓷器中密封。空腹服用。
2.穴位保健法
曲泽穴: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
曲池穴:主伤寒余热不尽。
1.环境消毒智慧:古代熏药法与现代紫外线消毒原理相通,推荐使用艾叶、苍术等安全药材居家熏蒸。
2.心理防疫观:书中强调“居处安静,无有大哀”,与现代“保持良好心态可增强免疫力”的理念不谋而合。
《千金方》的防疫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健康防护,是“正气存内”的自我养护,是“防微杜渐”的生活智慧。这些穿越千年的中医药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健康管理思路。在疫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让我们从传统智慧中汲取营养,构筑起属于自己的健康屏障。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