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陈念祖,字修园,号慎修,福建长乐人,生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乾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出身医学世家,学识渊博,医理精湛,一生著作颇丰,有包括《伤寒论浅注》《时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等在内的共计十六种书,均收录在《南雅堂医书全集》中,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从普及、入门到提高等多方面。书的内容较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切于实用,因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关于陈修园撰写此书的目的和原因,一方面在书引言中有所述:“童子入学,塾师先授以《三字经》,欲其便诵也,识途也。学医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余所以有《三字经》之刻也”,为的是引导初学者登堂入室,使其在学医的路上不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则在书中凡例部分有所体现,包含着补偏救弊的思想。他认为当时坊间刻印的一些流行医书实用性不强,不能指导临证治病,有逐末忘本之弊端,意欲引导学医之人追本溯源,认识并回归《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经典。
以现存最早的版本,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南雅堂本为例,《医学三字经》全书共四卷,卷一、卷二效仿宋代王应麟所著的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体例,以三字一句的韵语文体,概述医学源流,总结历代名家名著的医理精华,介绍二十余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性质类型、辨证法则与治疗处方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多科;卷三、卷四详列前两卷中所引用的方剂,同时详述加减化裁、煎服方法等内容,广而不杂、简而不漏。书末附录部分简要介绍了阴阳、脏腑生理、经络、望闻问切四诊、运气等相关知识及自己的一些观点见解,详略得当,简明扼要。
为了顾及三字歌诀的体例形式,在行文上不得不使文字精炼且押韵,陈修园担心读者难以读懂,遂对其做了自注。这些注释通俗明白,易于领会,大大丰富了书中的内容,很好地兼顾了诵记与理解,平衡了文体与实质,这种十分自然的连接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搭桥铺路作用,有助于引导初学者循序渐进。
在内容上,《医学三字经》体现了陈修园的治学特点和学术思想。他在学术上遵承经典,将《内经》视为医学的奠基石,以张仲景的医学思想为临床各科的基础,注重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正如其在书中凡例部分所说的:“论证治法,悉尊古训,绝无臆说浮谈”。卷一医学源流部分中他以“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对汉唐之前的医学加以概括并高度评价。而与之相对的,对汉唐以后各家之说,则认为多是“红紫色,郑卫音”,是乱正的靡靡之音。当然,这些评价是有所偏颇的,这点我们应理性去看待。仍需要注意的是,陈修园并非片面地尊经崇古,在以仲景学说为主线论治各科杂病的同时,仍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博采时方治疗体系中确有效验的部分。他对汉唐以后医家的长处也能予以借鉴,如对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的《十问歌》推崇备至,在书中附录部分有所摘录。
总之,《医学三字经》既高度简化又不失系统,既尊崇经典又注重实用,既启迪后学又引人深思,其价值在于不仅为中医学习者提供了门径,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医学普及教育,是一部比较实用的中医启蒙书籍,尤其适合于没有读过原汁原味中医古文献的中医初学者。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