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药香袅袅,沸水轻吟,时光草叶沉浮……”您以为的中药煎煮过程是否就只是“加水、煮沸、放凉”这么简单?今天,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春柳、助理研究员宗时宇为您讲一讲藏着“智能纳米小队”的神奇中药汤。
“智能纳米小队”的由来
为何称“智能纳米小队”呢?那是因为在看似平常的“加水、煮沸、放凉”过程中,饮片中的活性分子会逐渐溶解进入药汤,继而发生碰撞、组合、再组合,从分子尺度到纳米尺度,学术语言称这种过程为“活性成分自组装”。
大家想象一下玩磁铁,单块磁铁平平无奇,但许多磁铁凑在一起,就会在磁力作用下自动吸附,拼出特定形状。中药汤里的生物碱、黄酮、皂苷、多糖、蛋白就是一个个小“磁铁”,在煮沸、放冷的过程中,它们会自发聚集,形成比头发丝细上万倍的纳米颗粒、纤维、网络等。
Zhao B, Zhang Y, Fan Z, et al.Study on the Nanoaggregat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ntipyretic Effect of Maxing Shigan Decoction [J]. ACS Omega, 2024, 9(17): 19311-19319.
“智能纳米小队”的神奇之处
“存在即理”!中药汤中的“智能纳米小队”可是有着精妙的大效用。
中药科研工作者正在一步步为大家解析其中的机理。
比如:相比于各成分单打独斗,活性成分自组装结构药效明显更强,这是中药“多成分”优势的另一层体现。
比如:活性成分自组装会大大促进一些难溶性成分溶解。大家一直很困惑像石头一样的矿物药是怎么被人体吸收的呢?中药中分离出的很多“明星分子”(青蒿素、小檗碱、虾青素、人参皂苷)其实很难溶解,但是却切实有效,这些都与这种自组装“智能纳米小队”密切相关。
再比如:活性成分的自组装结构,在体内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蓄积在病灶或特定器官,产生“靶向”作用。
……
“整体观”“君臣佐使”配伍这些老祖宗的智慧里藏着无数待解之谜。中药科研工作者正在从自组装角度揭示其中奥秘,为不断优化中药汤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成药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保障中药药效作出努力!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