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此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今天,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刘国强为您解锁寒露节气如何养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民间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语。
饮食调养 寒露时令开始,天气由凉渐冷,人之本能喜温喜热,故易出现内热上火情况。《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调养摄生理论,因此,饮食上宜适当多食滋阴润燥之品,要注意防燥伤阴、润肺益胃,而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寒露是进入深秋的标志,中医认为秋属金,与肺气相通应,秋之主气为燥,百合、麦冬、梨子、荸荠、芦根等既可滋阴润肺,又能防止寒凉损伤脾胃;同时可多食银耳、莲子、莲藕、山药等甘淡温润之品以养滋阴益肺,但应忌食寒凉生冷之品。 起居调养 寒露属于秋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季之应,养收之道也”。秋令时节,西风飒飒,草木枯槁,寒风萧瑟。此令开始,昼时渐短,夜间渐长,阳气渐退,阴气渐长,起居作息应早卧早起,早睡有利阴精收藏,补苦夏之少眠、助精气之潜藏,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而保持精神安宁,缓秋之肃杀对人体影响。衣着方面,春捂秋冻,秋凉宜冻,莫急于添衣,让身体适应气温减降之现象,有助于收缩汗毛孔,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御风抗寒能力,但亦应把握度,切勿受寒感风。 情志调养 秋为金季,与肺相应,金者从革,主肃杀、沉降,肺在志为悲忧。《黄帝内经》云:“五脏应四时,各有所受”、“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深秋季节,万物凋零,草木枯槁,寒风萧瑟,风起叶落,易产生凄凉、伤感之情,使人情绪不稳,导致人们情绪焦虑、躁动不安,此时更应该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宣泄积郁之情,择阳光明媚之日,协好友登高望远,饮菊畅谈,培养豁达乐观之心! 运动调养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适合运动,可选择如慢跑、登山、散步等锻炼项目。运动时应适度、适量,循序渐进,以全身微热、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阴津,损耗阳气。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因晨起温度偏低,容易感寒受冷,每次运动时应做好热身准备工作。同时,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肺主一身之气”,肺与呼吸之关系最为密切,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可配合呼吸吐纳法,以调养肺气、宣通气机。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