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您是否长期体重偏轻,怎么吃都难长肉?是否常感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身体状态总不在线?今天,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主治医师薛峰提醒您:健康增重,远不止“吃多长胖”那么简单,关键在于恢复脾胃功能,让身体自然吸收、气血充盈。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基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临床实践,为消瘦患者制定个性化增重方案,推出“内服+外治+生活指导”三维调理方案。既注重“治标”(改善体重),更强调“治本”(恢复脾胃功能)。
中医调理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脾胃病二科专家会根据患者的证型、体质、症状严重程度,制定“一人一方”的个性化处方,确保方药精准对症。
此外,科室还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方药——如患者服用1个月后食欲改善、腹胀减轻,可适当减少理气药,增加健脾药,逐步过渡到“固本培元”,确保脾胃功能长期稳定。
外治疗法是中医调理脾胃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可直接增强脾胃功能,辅助内服中药提升增重效果。脾胃病二科常用的外治疗法包括针灸、穴位埋线、艾灸等,通过这些调节脏腑功能。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脾胃功能的恢复离不开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饮食、运动到作息,全方位教您如何“吃对、动巧、睡好”。
饮食:遵循“食有时、食有节、食宜温、食宜淡”的原则:
食有时: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餐7-9点(胃经当令)、午餐11-13点(心经当令)、晚餐17-19点(肾经当令),避免饥饱无常;可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加少量加餐(如山药糕、莲子羹),避免过度饥饿。
食有节:每餐七八分饱即可,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以“软烂易消化”为主,如粥、烂面条、蒸蛋等,避免生冷、坚硬、辛辣食物(如冰饮、坚果、辣椒)。
食宜温:食物温度以37℃左右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烫,尤其脾胃虚寒者需注意。
食宜淡:饮食清淡,少盐少糖,避免油腻、油炸食物。
运动:选择“轻缓养气”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
起居:遵循“顺应昼夜、养脾护胃”的原则: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熬夜耗伤阴液,影响脾胃功能),建议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
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腹部受凉易导致脾胃虚寒),冬季可穿肚兜,夏季避免空调直吹腹部。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情绪波动易影响脾胃功能,建议通过听音乐、读书、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许多人将“体重数字增长”作为增重的唯一目标,却忽视了中医对“健康体重”的核心认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出“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健康的体重不仅是数字达标,更需“形体丰满、精神充沛、气血充足”。
具体而言,中医眼中的“健康体重”需满足三个标准:
形体标准:BMI在18.5-23.9kg/m²之间,肌肉结实有弹性,无明显消瘦或肥胖,肢体活动灵活;
症状标准:食欲正常(每餐能吃一碗半米饭),无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慌气短),睡眠良好(入睡快、少做梦);
舌脉标准: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有光泽,脉象平和有力(不细弱、不沉迟、不细数)。
由此可见,中医增重的本质是“恢复脾胃功能,补充气血精微”,而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增长。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气血生成充足,才能实现“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这也是陕西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调理消瘦患者的核心目标。
如果您正被消瘦困扰,渴望由内而外实现健康增重,欢迎前来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让我们陪您一起,调理脾胃,找回本该属于您的健康体态与充沛活力!
备案号:陕ICP备17003884号-1
电话:029-87213310 【全年咨询时间】08:00-12:00;14:00-17:3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