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2021年04月30日上午,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党支部党员,在脾胃病二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闻新丽的带领下来到西安碑林区康福得护理院,走访慰问住院的老年人,并送去了避瘟香囊、胃肠舒贴、安神足浴药包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慰问品,受到了护理院院长申骁韬和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和在住老人的热烈欢迎。
96岁高龄、我省目前唯一健在的女红军万曼琳住在康福得护理院,党员们为老红军送去了诚挚的关心与慰问及特色中医药慰问品。
万曼琳老人高兴地说:“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红军,为我提供了舒适、贴心的医疗和生活护理服务,每逢节日又来慰问,我的晚年很幸福。”同时还叮咛年轻人,应多了解党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党员们认真倾听老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长征精神。1933年秋,红军部队转移离开南江。万曼琳哥哥带着一家人逃难他乡。在一次过河时,由于急浪打来,母亲、嫂子和侄子都被河水冲走,万曼琳侥幸被哥哥拖上河岸。从此,年仅7岁的万曼琳只剩下哥哥这唯一的亲人。历经千辛万苦兄妹俩终于在广元附近的山上找到了红军并参军。因哥哥要经常战斗,年仅7岁的曼琳就跟着炊事班一起拾柴、择菜,有时还到战壕里去送饭。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退出根据地,开始了举世瞩目、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3月,万曼琳所在红军第四方面军也奉命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不到9岁的曼琳作为炊事班的一名“红小鬼”,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翻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路途。而哥哥被调到了骑兵团,兄妹二人就此失去了联系,4年后才被告知哥哥已牺牲。
老红军万曼琳1926年出生于四川南江,7岁时随哥哥参加红军,是红军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之一,见证了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万曼琳老人的“红色童年”,三次过草地,九死一生。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通过这次活动,支部党员纷纷表示这是一堂党史学习的教育课,又是一堂老龄康养的实践课,收获良多、深受教育,不仅提高了党史修养,还强化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支部党员与护理院领导合影
脾胃病二科简介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干部保健基地,人才梯队合理,业务素质过硬。设有优质病房,拥有先进的诊疗设施,是国家消化病临床研究中心“早期胃癌筛查研究协同网络协作中心”。执行国家“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大医疗策略,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个体化诊疗的新医学模式。
落实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科室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军祥教授为我科特聘专家;科主任、学术带头人闻新丽主任医师是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中医药名老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消化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等。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28人,其中医生14人,护士13人,医技1人;国家级中医药名老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国家“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省级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2人,省膏方协会副主任委员2人及委员1人,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生学历3人,硕士学历9名。全体护士均为本科或以上学历。
专科技术优势与诊疗特色
1、整合中西医各自优势,梳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主要对各种消化性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形增生,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胰腺炎,慢性便秘,贫血,脂肪肝、肥胖症等多种疾病进行系统化综合诊疗,疗效显著。尤其对胃癌前病变有系列诊疗方案。
2、拥有先进的胃肠镜奥林巴斯290,开展套餐式无痛胃肠镜诊疗;开展多种内镜下微创治疗,如息肉切除术、异物取出术、支架置入术、狭窄扩张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内痔治疗、贲门松弛缩窄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止血等治疗;拥有C13呼气试验设备,对幽门螺杆菌安全诊断无辐射。
3、拥有院内制剂“胃舒泰”“太白参胶囊”,研发“肠胃舒贴”、中药足浴系列、茶饮系列、灌肠系列;开展系列中药膏方、针灸、颊针、拔罐、古法刮痧、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湿热敷、自血疗法、耳穴压籽、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治疗特色鲜明、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
4、十二楼病房条件优越,医护业务素质过硬,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诊疗质量。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