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胃胀腹痛(胃痞、腹胀、腹痛)是脾胃病系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常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痛、慢性胃炎等。此类病症多伴有情志因素,病史缠绵,容易反复,病人叠经多方求医,频繁检查,却往往差强人意。随着社会就业、家庭住房、子女上学及老龄化等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病人伴有情绪焦虑、忧郁。临床上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难以快速达到满意的效果。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在闻新丽主任的带领下,秉承“中西并重、内外同治,针药并举”的理念,积极鼓励科室人员了解、学习颊针疗法,勤于实践,将颊针疗法的思路融入到内科病的治疗方案中,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颊针疗法是王永洲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创立总结的全新微针体系,通过针刺面颊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无痛针灸新疗法。颊针疗法以大三焦理论为核心,充分对传统的中医脏腑、经络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西医的人体结构、中医的气化功能及心理与精神分析的心身整合融为一体,构建了相互贯通的全息-三焦-身心自洽理论系统,具有“取穴标准、靶点明确、操作简单、治疗广泛、无痛安全”的特点。现列举闻新丽主任临证实例,以飨读者。
案例举隅:1.病史简述:患者袁某,男,42岁,2021年7月7日就诊。患者脘腹胀满不适多年,曾辗转多家医院诊治,疗效欠佳。刻下:脘腹胀满伴腹股沟及小腹部胀满隐痛,情绪焦虑,纳食一般,夜休差,浅眠易醒,大便2-3天1行,排便不爽,小便调。舌暗,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滑。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胃炎伴糜烂。肠镜:全大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2.诊断:
中医诊断:胃痞病(脾郁脾虚气滞夹瘀证)
西医诊断: 慢性胃炎伴糜烂;焦虑状态。
3. 治疗意见:
(1)口服中药汤剂联合颊针治疗;
(2)颊针治疗:
①查体:腹肌紧张,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处压痛,触之有条索状结节,蹲位时明显。情绪焦躁,坐立不安。
②取穴:以全息脊柱相关穴为主。
分别取两侧脊柱相关穴,针后患者诉脘腹胀满及右侧腹股沟处“绳索状”感觉减轻,触诊腹股沟处压痛缓解,下蹲时疼痛明显减轻,腹诊腹诊条索状结节变软、变小,腹部肌肉变柔软。经多次调针纠错,留针30分钟,患者自诉脘腹胀满及右侧腹股沟不适症状消失,患者不觉欣然失笑。后连续两次门诊复诊,经查体后,仍以全息脊柱相关取穴,同时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病情明显缓解。
脾胃二科自2017年应用颊针疗法治疗疾病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涉及各科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曾受到陕西电视台《百姓健康》等栏目专题采访和报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患者了解颊针、体验颊针,切身体验祖国医学的魅力与神奇。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