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菜篮就在脚边,蹲下去捡的瞬间,腰像被铁丝勒住似的,疼得我直冒冷汗!”术后三个月,67岁的王女士对着厨房地板叹气——四个月前摔出的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虽经骨水泥手术“粘”好了骨头,剧痛消了,可腰却像绑了沙袋,连系围裙都要老伴托着胳膊,“手术明明成功了,咋这老腰反倒成了‘累赘’?”近日,揣着满肚子疑问,王女士攥着病历本走进了陕西省中医医院康复科。
“您这是‘痹症’,肾精亏、气血堵,得用中医外治法‘通经络、补阳气’!”陕西省中医医院康复科燕勇副主任医师手指按过她腰背部的肾俞、大肠俞穴位,“这几个穴位是腰的‘加油站’,咱们从这下手。”没两天,王女士的治疗单上,多了套“组合拳”:
第一招:针刺“通脉”
入院后,第一次扎针时王女士攥着诊床扶手不敢睁眼。伍洁洁主治医师手持0.30mm的毫针,先在穴位上轻按定位,再快速破皮刺入,深度控制在1.5-2寸,随后轻轻捻转针柄。
“有酸胀感就说一声。”话音刚落,王女士点头:“腰这儿有点麻酥酥的!”伍洁洁主治医师随即留针2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这是在给气血‘搭通道’,让经络活起来。”留针结束拔针时,王女士试着挪了挪腰,“好像没那么沉了!”
第二招:艾灸“补阳”
隔天的艾灸更让王女士惊喜。王海霞主管护师先在她腰背部铺好防护巾,把特制的竹制悬灸盒固定在肾俞、气海俞穴位上,盒内点燃陈年艾条,距离皮肤3-5厘米悬灸。
“温度咋样?烫了就说。”王女士眯着眼笑:“暖乎乎的,往骨头里渗!”灸20分钟后,王海霞主管护师又换了隔物灸——在穴位上垫上薄薄一层盐和姜片,再把艾炷放在上面点燃,“盐能引热入里,姜能散寒,这样补阳更透。”灸完后,王女士摸了摸腰,“以前腰里像揣着冰,现在浑身都热乎!”
第三招:刮痧“祛淤”
每周一次的刮痧拔罐是“重头戏”。王海霞主管护师用牛角刮板蘸上润肤油,沿着腰背部膀胱经的走向,从大椎穴往下刮到腰骶部,力度由轻到重,速度缓慢均匀。“出痧了,颜色还挺深,说明淤堵重。”王女士却觉得痛快:“刮的时候有点胀,刮完反倒轻松了!”刮完后紧接着拔罐,用玻璃罐在痧痕处留罐10分钟,负压吸力把皮下淤滞的气血“拔”出来。拔完罐当天,王女士试着弯腰,“能摸到膝盖了!”
一周后,王女士在诊室里突然弯下腰——手稳稳碰到了地面!她愣了两秒,又来回走了几步,“腰不酸了,走路也不用挺肚子了!”
出院时,王海霞主管护师还教她居家简易灸法:用随身灸盒装艾条,贴在腰上灸15分钟,“坚持做,腰就不容易再‘犯懒’。”
如今的王女士,提着满篮菜逛菜市场也腰杆笔直,逢人就夸:“手术把骨头‘修’好了,可中医这‘三针两灸一刮痧’,才真把我这老腰‘养’活了!”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