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近期,我读了健康报 2014年5月30日五版“人文观察”专栏刊发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的文章,颇受启发,现将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与大家分享。
梅奥 关注的是病人的感觉
一、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
美国梅奥医院的魅力之源是:“有时,去治愈(有形的躯体疾病)。常常,去帮助(缓解无形的心理压力)。总是,去安慰(失落的灵魂)。”
几则小故事的结论:
l
听谁指挥——由登记员布置、分配医生的工作。因为登记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的境遇,或轻或重,或急或缓。听命于登记员,才能贴近患者的诉求,落实患者至上的价值观。
l
患者是侦探——每一位病人都是侦探。当他发现你的衣服、鞋子不整洁时,他会放心把自己的躯体标本交给你去化验吗?
l
多重角色——在医院,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可以是医生、护士、牧师……
二、“目的地”是诊疗的最后一站
“目的地医疗”其实就是“幽雅的环境+人性光辉+良好沟通”,在此基础上建构顺应性,这是一种超越认可度、满意度与忠诚度的追求。
顺应性就是患者欣然接纳医生和医院环境,认同医生的建议和忠告,信任医院的服务品质;他能够坦然接纳疾苦、接纳死亡与不良预后,接纳医疗风险和代价。也会是通常所说的,即便患者经治疗后死亡,家属依然会感谢医生。另一方面,医院员工也能欣然接纳团队文化与管理,同时被团队接纳,认同职业价值、团队纪律,服从管理并延伸管理。
“目的地”就是诊疗的最后一站,别无他选。梅奥要打造的是诊疗的“最高法院”,患者心中的圣地。这要求它在诊疗技术上,要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严谨的技术规程、可靠的病人安全以及尽可能满意的疗效。出于医疗的风险性、不确定性,谁都不可能强调绝对的疗效。医院能够给患者的,只能是尽可能满意的疗效。在服务体验上,它强调一流的服务人格、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无微不至,丝丝入扣,无死角,无短板,无缝隙)的照顾水准,充分的身—心—灵的抚慰与交流,营造出的是一种舒缓、适意、有尊严的身心感受。
既然是诊疗的“目的地”,必然有喜有忧:患者慕名而来,如何做到名至实归?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类人群,如何实现有序接待?在这生命的锚地,如何面对死神的偷袭?在生命的港湾里,又如何抚慰身心的颠簸?
等待就会焦虑,不如意就会抱怨,失败就会失望。医院应该明确自己能承诺什么,不能承诺什么。面对不可重复的医疗获益、不可预期的医疗风险、未经告知与协商的医疗代价,不管多高明的医院,都无法承诺超级疗效。面对患者,梅奥唯一能承诺的,就是超出患者期待的关爱、无处不在的关怀,以及超出同行水准的科间协同与组织支撑力,跨科思维,全科诊察,专科介入,精准处置。
重要的不是服务者承诺了什么,而是被服务者感知到了什么。“无形胜有形”,通过无形的照顾与服务,满足患者对隐私、舒坦、尊严的要求,这远远胜过有形的药物、手术。
三、缔造一种“守护神”精神
梅奥诊所的管理理念是,提供最有利于医疗服务的场所,同时缔造一种“守护神”精神。在这里,病损的躯体得到治疗、照顾,失序的心理被眷顾、被恩宠,受伤的灵魂被垂怜、被救赎。场所精神等于医院环境气场加上医者的人格气场,二者的结合旨在缔结医患审美共同体。这是在情感共同体(共情)、道德共同体、价值共同体之上的一种更高的境界。
医患之间存在三重信任,即技术信任、人格信任与职业道德信任。场所精神预先导入道德与人格信任,为技术信任奠定了基础,为快速沟通预留了空间,让患者能够认同医者的紧张、忙碌、辛劳,接纳医者的快速处置,甚至原谅忙碌中的小差错、小失误,也让医者克服沟通中的冷漠与傲慢。
医患关系到底是救助还是救赎?情感共同体强调恻隐、悲悯、惺惺相惜、同病相怜。道德共同体是一种向死而生,转身去爱的境界。而只有当医患之间达到审美共同体的高度时,才能让患者获得生命的豁达与彻悟,才能让医者冷静不冷漠、淡定不淡漠、恻隐不麻木。
梅奥的术前沟通课细腻而温暖;儿科病房里,看不到穿白大褂的医生,看到的是着便装的叔叔阿姨;他们认为倾听是最好的沟通,陪伴比治疗更贴心;真诚的脸,温暖的心,床前交流,娓娓道来;即便病人不幸离去,也只有忧伤,没有怨愤。查房时,医生会问上一句:“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38床,结果出来了吗”,或是“你好一些了吧”。他们关注的,是病人的感觉。
在梅奥,病人的状态与需要是最应该照顾的。为了病人不被打扰,护士甚至可以把医院的总裁挡在门外。而且,这位总裁完全服从护士的安排,丝毫也不会生气。可见,病人至上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
四、没人会说“这事不归我管”
志愿者精神与场所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互济互助,相互取暖,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手帮助别人,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不只是他人受益,自己也获得了精神的成长、灵魂的升华。
志愿者精神的道德支撑来自两个方面:救苦知福——穿越他人痛苦的隧道,获得自我幸福的参照,也收获生命中的悲悯与敬畏体验;救苦增福——通过他者痛苦的缓解与灵魂的安抚,获得自我的成就感和他人幸福的分享,获得恩宠与垂怜的体验。
在医生志愿者中,他们推行“加一”服务。例如,一群匆匆赶往考场参加考试的高年级医学生偶遇从车祸现场转来4位危重伤员,他们作为“加一”志愿人员加入抢救团队并通告主考老师,迅速得到“考试推迟,参与急救”的回复。
在梅奥,没有人会说“这事不归我管”。
情真才能意浓,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以心换心,病人至上的核心是情本位。无论给病人什么服务,都要求是最真诚的,而无关功利。
美国肿瘤社会学家霍兰提出了“医者的四个救生圈”理念。第一个救生圈是技术魅力与呈现,第二个是爱心与人格魅力的表达,第三个是温暖陪伴,第四个是信仰与生命哲学的启悟与支撑。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