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悦读《千金方》系列之——①大医之心

发布时间:2025-05-15 11:30   来源:   浏览次数:

“大医”,是赞扬医生医术高明的专用术语,也是作为医者的理想人格。唐代药王孙思邈编撰《备急千金要方》,以《大医精诚》开篇,从“心”“体”“法”等方面讲如何成为“大医”的条件,今天,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呼兴华为您讲述何为“大医之心”。

【出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

白话

凡是德才兼备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没有私欲和贪求,首先具备慈悲怜悯的心肠,立誓普遍救助人类的疾苦。如果有因疾苦来求治的人,不管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华人夷人、愚者智者,都应一视同仁,像对最亲密的人一样看待。也不能畏首畏尾,忧虑个人的得失,怜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到病人的痛苦烦恼,就好像病在自己身上一样,从内心深处感到悲痛,不回避艰险、黑夜、严寒、酷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前去救治,不要产生怕耽搁自己的时间而婉言推托的念头。像这样便可以成为百姓的大医,与此相反的便是百姓的大害。

悟】

孙思邈眼中的“大医”,是德才兼备的行医者。

“大医之心”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仁爱:普救含灵之苦”,医生应该对患者充满同情和关爱,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

责任:皆如至亲之想”,医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尽全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耐心: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医生面对各种病情和患者的不同需求,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入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提出的“大医之心”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医生的期望,也是现代医学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大医之心”是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基础条件保障医患信任,促进社会和谐。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