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科普园地】秦药概念源流——文化秦药系列(一)

发布时间:2025-08-24 13:16   来源:   浏览次数:
“秦药”,这一承载着陕西地域特色与中医药传承的珍贵符号,从历史深处走来。它源起传说与文献,经岁月沉淀,在现代迎来概念明晰与品牌塑造。今天,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呼兴华将为您科普秦药的概念源流


一、秦药名称由来

道地药材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具有历史久远、生态适宜、质量上乘、产量宏丰、加工考究、疗效显著,并带有地域特点与产业韧性的药材。


“秦地无闲草”,“秦”作为陕西省的简称之一,不仅是陕西地域的象征和代表,也是陕西境内道地药材的映射与标志。


“秦药”一词最早见于清末梁启超所著《饮冰室诗话》“毅安弟乞书”之“渡海求秦药,怀沙葆楚兰”。不过,此“秦药”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这些药物通常被认为存在于海外仙山,如蓬莱、方丈、瀛洲等地方。


文献所见,道地药材范畴内“秦药”概念的正式提出见于《中国道地药材》(胡世林,1989),并于《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胡世林,1998)中首次对“秦药”进行定义:“秦药”指古秦国及其周围地区所产道地药材,即取义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秦椒、秦皮、秦艽等药物。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管理(GAP)方法及技术》(李敏,2005),将“秦药”定义为: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与前者比较,后者对地理范围的界定更具体。


二、秦药概念提出

2016年,陕西省政府出台《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指出全面提升“秦药”品牌影响力,强调了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的“优质性”。例如,《神农本草经》收载了秦椒、秦皮、秦瓜等以秦命名的药物,具有浓厚的道地色彩,这也是有关“秦药”的最早记录。历代本草对多种“秦药”采用“为佳”“最佳”“为良”“为真”等表明优良品质的词加以明确记述,肯定了“秦药”的品质与道地性。


至于“秦药”的概念仍需要界定,部分学者趋向于“秦药”是陕西境内最好的道地药材称谓,为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所蕴含的地理位置主要为陕西省区域,例如,以“秦”字开头的秦皮、秦艽。历代本草文献关于“秦药”有丰富的记载,如《证类本草》中与陕西相关的药材约有112种。又如,《千金翼方·药出州土》曰“鄜州出黄芩”“岐州出甘草”,鄜州即今天的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岐州为魏孝文帝时置,治雍县,隋移凤翔,唐为凤翔府,即今陕西凤翔。《图经本草》云:“细辛,生华山山谷,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药镜》记载“当归生川蜀、陕西”等。再如“秦药”天麻,《名医别录》载天麻“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至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着均佳。”另如“秦药”远志,《图经本草》载:“今河、陕、洛西州郡亦有之”,《新编中药志》载远志“以山西产量大,陕西质量好,销全国,且有出口。”《合阳县志》记载:“县东黄河川道的沟凸之地,唐代即为遣使采药据点。”所产远志有“合志”之称。


三、秦药品牌名目

2020年6月,陕西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药品监管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在各地市推荐的基础上,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及国内著名中药学专家的指导下,遴选发布了由15种大宗道地药材(丹参、山茱萸、猪苓、杜仲、柴胡、元胡、麝香、酸枣仁、天麻、黄芪、大黄、秦皮、秦艽、远志、华山参)、10种区域特色药材(盘龙七、太白贝母、华细辛、绞股蓝、沙苑子、黄精、连翘、黄芩、茜草、附子)、20种优势中成药组成的“秦药”系列产品,正式确立了陕产优质中药材、中成药品牌形象。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