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护理天地 > 健康园地

【科普园地】冬病夏治正当时 一针二灸三贴敷

发布时间:2024-07-03 16:00   来源: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夏治”指在夏季择时施治。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中提出的 “春夏养阳”治疗法则。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之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以及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年节律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易解之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佳效。

640 (1).webp (56).png

由上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功能。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加强必毙伤”;“阳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定生”,可见阳气与人的衰老密切相关,阳气盛则人不易衰老。三伏天可以通过针灸、督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提升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1.冬病夏治之冬病夏针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

“伏针”疗法自古有之,早在《内经》中就有夏日用针之说。“伏针”理论乃基于《内经》中“天温日明,人血淖泽而卫气深,气易行,血易浮”的原则和“春夏养阳”养生之道的认识而来。伏天气候炎热,腠理开疏,若于此时进行针治,必能引导伏留筋骨深处的外邪外泄,同时伏天阳气旺盛,于此时针灸,可以添助不足之阳气,加强卫外的作用,有助疗效的巩固。

伏针法选择盛夏伏天,阳气极盛之时,腠理易开,选用督脉及背部俞穴,补泻同用,补者以阳助阳,鼓舞正气,祛邪力雄;泻者,开腠理,祛阴邪,顺势驱邪外出。

1719993832355072537.png

适宜病症:

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

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腱鞘炎、膝骨关节炎、网球肘、肌肉劳损。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腹泻、便秘等。

妇科病——虚寒性妇科病、不孕不育、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诸症。

呼吸系统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缓解期、慢性咳嗽、咽炎、鼻炎等。

风湿病——风湿病、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寒性关节炎。

亚健康人群——体质较差,阳气不足人群。

2.冬病夏治之冬病夏灸

督脉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总管一身的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此外,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说明督脉与脑有密切关系,“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神气活动,王冰曰:“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弊,故不可不谨养也”,脑在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督脉具有壮阳和益脑两方面作用。

督灸又称督脉灸或龙骨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灸的特色疗法,源于《黄帝内经》“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它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通过调理督脉气血、补气活血、温通经络、散寒祛瘀、强壮补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

1719993869886067937.png

3.冬病夏治之冬病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药、穴、时机相结合,在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将有扶阳之效的中药制成贴膏,敷贴于人体特定穴位,以激发鼓舞机体阳气,调节阴阳平衡,减缓疾病在秋冬季节发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为:①穴位皮肤对药物的气味刺激产生应答,从而调动人体本身潜在的修复自愈能力,取得安和五脏六腑、平衡阴阳、调理气血的临床效果。②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过皮肤本身的吸收,可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理作用,可通过神经反射发挥调节作用,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调节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药物贴敷于穴位之上,药物气味可通过皮肤、孙脉、络脉,进而入经脉,随气血内达脏腑,外布全身。③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水肿等局限性炎症反应,该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治疗作用,可抑制抑制迷走神经兴奋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640 (3).webp (1).png

中医康复科现有穴位贴如下:

A型咽炎贴: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发烧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咽干、咽痒等症状的缓解和辅助治疗。

B型鼻炎贴:适用于急慢性鼻炎,发烧感冒引起的鼻部不适等 症状的缓解和辅助治疗。

C型脾胃贴:适用于缓解腹痛腹泻。

D型骨痛贴/祛痛贴:适用于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扭挫伤,腰肌劳损的缓解和辅助治疗。

E型止咳贴:适用咳嗽、咳痰、哮喘的缓解和辅助治疗。

F型益肾贴:具有补肾、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力之效。

2024年治疗时间

头伏:715-724

中伏:725-83

中伏加强:84-813

末伏:814-823

三伏治病养生注意事项

1.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2.远离空调: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3.清淡饮食: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4.保证睡眠: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陕西省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简介

1719993924652062708.png

中医康复科(原针灸三科)是我院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牵头科室,承担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风及后遗症)项目、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脑梗死)中西医协作项目、陕西省10个重大病种(面瘫病、膝痹病)创新工程、针药结合辅助生殖重点研究室、电针重点研究室、陕西电针疗法流派传承项目等重大临床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医护人员38名,其中三秦学者、陕西省名中医1名,(副)主任医师7名,硕导2名。拥有下肢康复机器人、艾灸机器人等中西医大型康复设备。可开展针灸、电针、小针刀、穴位电刺激、隔物灸、督灸(长蛇灸)、药物罐等中医特色技术以及神经、骨伤、盆底、生殖等现代康复技术。

一、神经康复服务

亚专业:脑血管病康复亚专业(脑梗、脑出血及相关后遗症)、周围神经病康复亚专业(面瘫、面肌痉挛)、神志病康复亚专业(失眠、耳鸣、焦虑、抑郁、老年痴呆)。

主要康复技术为:中医传统康复以针灸、失眠印堂骨膜针刺法、小针刀、穴位电刺激、隔物灸、督灸(长蛇灸)、药物罐等技术为主;现代康复采用神经调控技术、运动学习技术、Bobath技术、Brunnsrt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中枢传导通路与姿势控制技术(CPPC技术)。

二、肌骨康复服务

亚专业:骨关节病康复亚专业(颈肩腰膝关节病)、疼痛康复亚专业(神经痛、关节痛)

主要康复技术:中医传统康复以针灸、电针、小针刀、穴位贴敷、穴位电刺激、隔物灸、督灸(长蛇灸)、药物罐等技术为主;现代康复采用神经激活技术、关节松动技术、Mulligan技术、Mckenzie技术、G-Taping技术、PANC技术、神经松动技术、肌肉能量技术、肌筋膜技术、软组织牵拉技术、软组织松解术等技术方式,为患者提供功能恢复的评估、诊断及治疗服务。

三、泌尿生殖康复

亚专业:盆底康复亚专业(尿失禁、神经源膀胱、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便秘)、生殖功能障碍康复亚专业(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内分泌紊乱(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

主要康复技术:中医传统康复以针灸、电针、小针刀、穴位电刺激、隔物灸、督灸(长蛇灸)、药物罐等技术为主;现代康复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盆腔矫正、间歇导尿、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前后调理等技术为主。

地址:西安市西华门2号陕西省中医医院门诊3楼中医康复科诊室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